
这波针对银发族的AI短视频玩法确实有点东西!刷了一圈视频号,那些用AI生成的老头老太太说暖心话的视频,点赞量蹭蹭往上涨不是没有道理的。中老年群体对这类内容几乎没啥抵抗力,不过想入局的朋友得想清楚几个关键点。
市场潜力与风险并存
现在各大平台老龄化内容严重空缺,特别是这种用AI技术包装的治愈系视频。但要注意啊,最近微信视频号已经在调整推荐算法了,同质化严重的AI生成内容可能面临限流。那些声称"条条10万+"的案例,多半是早期红利期的数据。
课程里提到的变现路子倒是实在:
- 流量分成适合小白试水
- 带货转化要看选品能力
- 最赚的可能是教别人怎么做...
但别指望像广告说的那么轻松,现在做这个的已经卷起来了。
技术门槛比想象的高
虽然给了成套的工具包,从提示词到配音素材都全乎,但实际操作会遇到不少坑。比如AI生成的人物表情僵硬、口型对不上这些问题,课程好像没深入讲解决方案。最要命的是平台查重机制,直接用模板很容易被判搬运。
给想尝试的小伙伴几点忠告:
- 先拿小号测试,别一上来就砸钱养号
- 人物形象和台词必须二创,直接套模板必死
- 重点打磨前3秒,中老年用户划走率超高
说到底这个项目核心是吃平台流量红利,技术含量主要在运营而不在制作。那些PDF教程看着丰富,其实最有价值的就提示词库和养号方法,其他网上都能搜到免费版。建议有剪辑基础的可以玩玩看,纯小白可能要交不少学费才能入门。
最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 - 有些团队开始用AI生成不同方言版本,这招确实能拉开差距。想做长期的还是得在内容差异化上下功夫,光靠工具包里的模板迟早要凉。记住啊,在短视频赛道,技术只是工具,关键还是看谁更懂目标用户的心理。
"
}
高羽网创博客原创文章,作者:高羽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gaoyuip.com/45710.html